飛行中最危險的兩個階段:「起飛」與「降落」。
小心你的思維,它就像顆種子,不管好壞都不斷滋長。
2015-09-14 17.46.57.jpg
特質一:習慣可以保護我們不受到「決策疲勞」的侵襲,因為光是「下決定」這個行為,就會把我們頭腦的精力消耗殆盡。
特質二:從事習慣行為時,人們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冷漠態度。習慣是種反覆行為,因此它會失去感情元素。一旦我們習慣了,我們的反應就會減輕。
特質三:習慣它明顯到我們根本忘了它的存在。
 
不須經過思考的活動,也就是「自動性」,就是習慣最重要的核心因素。
「情境」與「習慣」的高度聯結,我們在相同狀況下會傾向於做相同的事情。
習慣最初的形成,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這種情境與行為之間的對應狀況而促成。
情境對於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在你搬家或換新工作時,就會很清楚地顯現出來。
新環境沒有那些可以引起舊習慣的熟悉暗示。
 
每一次的「重複購買」,這個習慣的強度就增強一點。
每個人身體力行的活動,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成自發性的連續行為。
透過刻意的意圖,我們可以感受尚未成形的模式與把模式變成習慣的能力,幫助我們達到比較複雜的目標。
我們很直覺地認為習慣是完全為了達成我們的目標而形成,請不要忘記壞習慣也是有目標的,雖然其目標可能是不好的(例如用一醉解千愁)。
意圖和習慣的因果關係很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認知失調」,說明我們不喜歡在同一個時間出現有兩個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的想法。
當人們被引誘做出的某種行為與自己的信念不合,他們乾脆就改變信念來符合自己的行為。天生想把思想與行為維持在一致、協調狀態下的結果。
第一,我們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特意創造出某種習慣。第二,我們會從行為中,推論出當時的意圖。但是在真實生活中,這兩種過程會同時發生,而習慣就是我們意圖與過去行為的合體。
當我們不斷重複一項行為時,它所產生的熟悉性似乎在無形中會影響我們對於那項行為的判斷。結果是我們會感覺自己比較可以掌控一些行為,但是在實際上,這些行為是我們最無法掌控的。
人類習慣的建立,只是單純對所處狀況下得到獎勵的反應。時時刻刻,我會注意到某種行為會有獎勵,而且我得到的獎勵越多,我越會在相同狀況下做出同一種行為。
 
酒精效應:讓喝酒不只是喝酒,附加價值更強化習慣。
我們想改變習慣時,所要對付的就是「關聯性」。
在意識清晰的狀況下列出了選項清單,以及用擲骰子的隨機方式決定要做的事。
對抗訓練反應,壞習慣會被比較不壞的習慣所取代。
改變習慣治療方式的實用結果就是,需要發展出一個對抗反應。
 
注意到要改變的習慣,以及用另一個行為代替這個習慣。
許多人的思維模式早就過了期,但是這些思維會繼續存在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它們變成了慣性的思維。
就算我們想做出不同的行為,壓力也會趨使我們在某種狀況下,產生跟平時一樣的習慣性反應。
只要分心,就會出現習慣性行為。
想改變強烈習慣,先改變人們下決策的情境。
 
檢查表的方式有所助益的原因是,因為人們的習慣會在有壓力或是單純、枯燥無味的狀況下崩潰。
你唯一的工作就是不要讓這條長鏈中斷。
比較有效「把未來形象化」的方式就是,要思考達成目標所需要經歷的過程,而不是只想到最後成功的結果。
建立新習慣意味著在一個穩定的背景或情境下、不斷重複一個思想或行為。
習慣最棒的部分就是在其培養過程中,它會變得愈來愈不吃力。
 
愈是不順利的一天,我們愈是需要運用意志力以及自動導航,換句話說,我們會更加依賴習慣。
了解你在什麼時候會出現很低的自制力,就表示你可以為這些低自制力時刻擬定出明確的計畫。
在你自制力高的時候做出很困難的決定,可以在日後萬一你的自制力在工作或通勤時受到強烈打擊時,提供對你的保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