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吃什麼東西代表著你是什麼樣的人。以前聽到時並沒有相當認同這句話,畢竟飲食的選擇涵蓋太多文化、地域性等大框架以及諸如個人體質、家庭等小框架的制約,但卻挺喜歡書中「吃東西是一種農業行為」的觀點。 不再只是吃食物也是會思考食物,思考過後的飲食代表著你是什麼樣的人。

李奧納多的洪水來臨前、川普入主白宮的政策傾向,其實對於反自由貿易這部分自己逐漸舉起手贊同,太自由了這個世界,自由並非隨心所欲,隨心所欲種是放縱,尤其對於環境的保護。

素食不是環境保護的唯一途徑,卻是體內環保的一條捷徑,從以前的偶爾素到近期的平日素、鍋邊素、盡量素,是平靜的、是舒適的。

IMG_20161106_190708.jpg

‧我們現在的生活被事事講求速度的意識形態暴政所主宰。追求速度的教條讓我們不能思考、品味、比較及選擇,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放慢腳步開始,用一種比較適合訓練感官,也可以搭配現實世界的冷靜思考及品味生活的節奏進行。

‧新美食家絕對不是僅只耽溺於眼前美味的老饕,必須知道食物的歷史、來源與知識。最重要的是,新美食家同時也應是餐桌前的農夫,是食物的共同生產者。

‧「好」、「乾淨」與「公平」,是選擇食物的三個必備要件,每當我們購買不尊重各個生產階段環境的產品時,我們便牽連其中。

‧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像美食學這麼複雜的主題,必須使用第一手資料,必須透過旅行,直接接觸異文化或是追本溯源,單靠閱讀是無法成為一名美食家的。

‧農業工業化讓原本永續、屬於不同族群特色的方法消失,也讓尋找美食的人們再也無法找到珍貴的美食知識或口味。

‧人類身分認同的區隔其實一開始並不存在,而是因為文化發展的過程,最後才出現。

‧我們可以研究出比食譜更好的東西。

‧餐桌前的農夫,這是在某種意義上把耕種的世界和消耗食物的世界連結起來。

‧儘管最初這些發明只是為了因應那些在工廠工作家庭的社會需求,但事實上,最後結果卻完全顛覆了食物處理的規則。

‧從文化角度來看,當世界變得越來越標準化,原生食物就越來越具吸引力及重要性。

‧學著尋找真正的味道,拒絕任何模仿及人工的味道。

‧以為創造越多,擁有越多,但透過慌亂不安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只是更多的限制,侷限了自己。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只是消費者,還要負起生產系統的責任,我們變成了共同生產者。

‧有一個更確切的理由鼓勵我們重新發現放慢腳步過生活的價值。有一些對我們的成長很關鍵,而且不能被加速的經驗,只有當它慢慢發生只有當它慢慢發生時,才可能讓我們成熟、成長。危機、成長或思考都發生在我們放慢腳步時,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領悟到問題的複雜性。

‧只因為有人動作太慢,就被丟到後面、甚至被視為不聰明,這是不對的。事實上,動作慢的人,能清楚看到前面存在的限制。也許那些限制,就是讓我們放慢的秘密訊息,如果你能瞭解這訊息的意思,就能安全地逃過速度帶來的危險。

‧品質必須是對食物及味道持續永久的教育,並且是對地球、環境及食物生產者的尊重。

‧美食學中的「好」必須達到兩個條件。第一,一個產品必須某種程度上是天然的,盡可能尊重產品的原始特色,第二,它能帶給我們具辨識性的感官刺激,讓我們能在某一特定時刻、地方、或特定文化內評斷它。

‧快樂跟知識密不可分。知識本身是我們應有的另一種權利。知識能讓我們瞭解產品的原料,或是經過處理後的成品之感官特徵,這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快樂也跟轉變過程的知識互相連結,讓我們能正確的瞭解事物,讓我們因為擁有關於產品特色的知識,而覺得快樂,瞭解經由不同技術製造過程的知識,讓我們得到快樂。

‧我們必須搭配最在地的行為,亦即在家裡吃飯。它的出發點讓大家能分享在複雜現實中做出「好」選擇的固定標準。

‧美食學讓我們產生敏感度,帶領我們(像一位美食家、生產者及共同生產者一樣)積極地參與追尋品質(包括生活品質及產品品質),這不僅對我們自己的健康及幸福有好處,對於其他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也同樣有益處。這個敏感度能誘發我們重新定義自身的行為,及每日的生活目標,能帶給美食學一個新定義,或者應該說,能賦予「食物」,也就是人類活動的核心,一種新的意義。

‧好、乾淨及公平的品質觀念,自我教育的慾望,不安於目前的乏味感官及知識的無知狀態,了解自己屬於命運共同體的一員,想要開發新方法,並推廣實踐知識的熱情。如此一來,品嚐會有新的追尋目標。

‧遊牧民族有項事實值得我們討論,那就是他們在大自然環境中,都是屬於接受的一方,不像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想當世界的主宰。

‧慢食不只是慢慢吃而已,也不僅是反對速食文化,慢食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烏托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vanT 的頭像
    AlvanT

    讀樹一格

    Al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