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102年是全民瘋路跑的一年,點開運動筆記網站的賽事資訊是週週有馬週週可跑,自己跑步的初心雖然萌發已久,所幸有一同搭上這波風潮,風潮也許會有褪去的一天,就像過去全民瘋單車一樣,但是從台北的Ubike來看,其實騎單車並非是褪去的流行,而是融入生活的一項日常行為,相信跑步亦會是。

喜歡跑步、愛上跑步後除了越跑越健康外,更希望可以越跑越久不受傷,跑步這項運動一方面存在著某些負面的思判,一方面人們卻彷彿覺得這是項自然而然、天生、從小就會的運動,如此,跑步是否真的天生就會?是否是項不需要學習的運動?

2013-12-09 16.31.00

如果只是上體育課跑跑3000公尺也許是天生就會,距離不長不求競速的跑跑也許不需要學習,在跑第四次半馬前自己仍抱持著這樣的想法與念頭,即便有著約160度的扁平足,透過持續練習外頂多為避免膝蓋受傷而學著將腳跟落地修正為腳掌落地,並未特別思考過跑姿的問題,當然在完成這四趟半馬的過程中也非輕鬆愜意,終點前的最後3K往往是步伐沉重與疲憊不堪,自己單純認為只是練習量或者肌耐力的不足。

賽後上運動筆記、馬拉松世界或All Sports尋找自己路跑時帥氣的照片是一定要的,在尋找集集音樂馬拉松照片一同整裡開始路跑以來的所有紀錄照片時,突然發現到一個相同點,照片中自己重心除了低外,更帶著彎腰駝背以及光看照片就覺得步伐沉重向下踩踏的感覺,這是對的嗎?

DSC_8660

翻閱自己腦海中對於運動的記憶,籃球與羽球是自己較為有心得的運動,這兩項運動學習的優先要點就是重心要放低,重心低身體才會穩、移動反應才會快速,除身體重心外腳步向前跨出的第一步很重要,第一步跨步跨的長,籃球切入易過人、羽球接球範圍廣,這可能是自己長久以來運動時的身體慣性,放在跑步中是錯的嗎?

"跑步該怎麼跑"書中~

●用肌肉的收縮力、最少的肌群來跑步,這會減少肌肉力量的消耗

●不要再用你的腳去撞擊地面,學習輕巧地從路面上穿越而過的技巧

●膝蓋一直保持微彎以吸收地面的衝擊力,只以腳掌前緣著地,而且盡可能縮短著地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腳掌著地點要剛好落在身體的下方,而不是身體的前方

●達文西說移動是由於失去平衡所造成,一個物體移動最快速的時間點就是它處在快要失去平衡狀態時,我們必須讓身體學著自由落下

●鍛鍊過程中最明顯的感受訊號在胸部的位置,胸部打直前傾,增加你前傾的角度,那你自然而然就能跑得更快,若把你的胸膛拉回來,你的速度就會自動變慢

●跑步的時候我們只要想著「把腳從地面抬起來」這個簡單動作,唯一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加快關鍵跑步姿勢在兩腿間的轉換速度,並全力注意加快步頻與身體落下前進速度之間的協調,支撐點轉換得越快,重力引力的干擾就會越少,我們也就跑得越快

圖片 27

 

arrow
arrow

    Al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